欧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玛丽博拉的世纪豪赌将会领导通用汽车 [复制链接]

1#

美国东部时间2月16日,通用汽车宣布将减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业务,并在年之前淘汰霍顿(Holden)品牌,同时还将泰国罗勇府工厂出售给长城汽车,在今年底从泰国撤离雪佛兰品牌。

对此,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Barra)表示:“我常说,我们会做正确的事,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是如此,而现在就是困难的时候。我们正在重组我们的国际业务,专注于在市场上实施合适的战略来推动强劲的回报率,同时优先考虑会推动未来机动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领域增长的全球投资。”

“重组”“回报率”“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是玛丽·博拉此次回应中的四个关键词。而事实上,通用汽车近几年也一直在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一方面,从年开始,通用汽车正在逐步退出投资回报不充足的市场;而另一方面,通用汽车还通过收购、注资、合作等方式迅速加大对未来出行领域的投资。

虽然近几年传统造车企业的转型话题时常见诸新闻,包括大众、丰田、宝马等传统车企也正在发力未来出行市场,但像通用汽车这般“壮士断腕”般地改革重组,并且大肆押宝未来出行市场的战略转型却绝无仅有。那么,如此激进的战略能否帮助通用汽车赢得未来?

销量持续下滑全球收缩战略已开展多年

“公司希望专注于能够带来强劲回报的市场,在过渡期间,通用汽车将会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支持这些地区的员工和客户。”玛丽·博拉如此解释通用汽车退出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泰国市场的原因。

通用汽车也表示,它曾分析未来继续让罗勇工厂开工生产的商业理由,但产能利用率低和销量低“令通用汽车在该厂的生产难以为继”。很显然,通用汽车退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市场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销量持续走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有关。

数据显示,通用汽车年全球销量.8万辆,同比下跌达到了7.97%,其中亚太、中东、非洲市场的下跌幅度甚至达到了12.47%。从数据来看,通用汽车有近80%的汽车销量集中在美国和中国,而无论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泰国都是销量下滑的“重灾区”,这也是通用汽车退出以上三个市场的导火索。

其实从年起,通用汽车旗下霍顿品牌在澳大利亚市场的销量就一路下滑,排名也从第2位跌至去年的第10位,市场占有率从12%下降到4%,这也导致了通用汽车因成本问题不得不在年关闭霍顿在澳大利亚的工厂。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泰国,数据显示,雪佛兰品牌年在泰国的销量为2.03万辆,市占率仅为1.95%。

如果复盘通用汽车近几年的全球战略,不难发现其实早在年,通用汽车的全球收缩战略便已经在逐步开始。近年来,通用汽车已经逐渐退出了包括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多地市场,同时,包括欧宝、沃克斯豪尔和霍顿等品牌也要么转手、要么退役。

有趣的是,如果将这次通用汽车的全球收缩战略,与年的破产重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通点。那就是,表面上通用汽车遭受的是经济环境下行带来的销量下跌、利润下滑、资金链紧张,但根源其实是通用汽车自己积重难返的“大企业病”,而且应对策略也是如此相似。

年金融危机之后,通用汽车通过破产保护成功剥离了劣质资产,再通过出售零部件子公司将公司的注意力放在整车制造之上,通过收购与重组汽车金融业务,使原先业务繁多复杂的金融业务重新回归对汽车产品的服务上,使通用汽车更加专注于汽车业务,而不是被过度的多元化经营分散精力。

而从年开始的全球收缩战略,则是通用汽车的又一次“瘦身”。一方面,将那些无法带来实际收益的品牌、工厂卖出去,将会为通用汽车带来充盈的现金流,同时从统计数据来看,单就中美两大市场就基本可以维持通用的体量;另一方面,在改善公司现金流的同时,通过甩掉累赘,更是让通用汽车在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上有了足够的主动权。

显然,通过退出弱势市场、放弃弱势品牌,通用汽车这个巨无霸正在从追求“大而全”,逐渐向“小而精”转变。

通用汽车的“豪赌”押宝未来出行领域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市场撤离后,预计通用汽车今年将增加价值11亿美元的现金和非现金费用。同时,年,通过调整北美工厂、重组全球产品开发部门、整合产能结构、优化人员架构等一系列措施,通用汽车有望在两年内获得60亿美元。

那么,多年以来,通用汽车通过出售多地工厂和多个品牌大费周折“节流”下来的这一大笔资金,又“开源”在哪呢?

“通用汽车正持续推进面向未来的转型,聚焦可持续性,实现长期稳健的业务发展。我们相信电气化与自动化战略不仅能改善环境,也将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显然,在通用汽车的财报中,玛丽·博拉已然向外界透露了通用汽车近年来以及今后的发展重点。

当然,以电气化和自动化为主导的未来出行领域,是如今传统车企转型的热点,包括丰田、大众、本田等多家全球性车企都有在布局,比如丰田与松下建立了电池合资公司,与比亚迪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大众汽车与福特在车型研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戴姆勒与宝马建立了移动出行服务合资公司等,不过像通用汽车这样几乎将手上绝大多数筹码都押注其中的则绝无仅有。

一方面,一位通用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电动化和自动化的投资需要很多资金,通用汽车只能依靠自我输血的方式来投资未来。按照计划,通用用于未来的投资资金会在两年内翻一番。”

另一方面,通用汽车全球动力总成负责人丹·尼科尔森(DanNicholson)此前也曾在全美乙醇会议上透露,他所领导的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曾经一度完全专注于内燃机的开发。之后对研发团队进行了拆分为:70%的人员负责内燃机业务,30%负责电动化。现在公司要将这个比例进一步反转为,30%负责内燃机,70%负责电动化。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技术研发投入角度来看,通用汽车对未来出行领域的重视程度已然超越了传统造车领域。那么,如此孤注一掷的通用汽车,在未来出行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公开资料显示,年,通用汽车收购了自动驾驶Cruise公司,该公司已经从40人规模发展到如今的人规模。同时,年Cruise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软银和本田。年1月在旧金山发布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原型车CruiseOrigin。目前,Cruise已经处在无人驾驶赛道上的领先地位。

而在年的时候,通用汽车宣布收购激光雷达技术公司Strobe,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下一代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年通用汽车推出Maven共享汽车服务,布局出行与汽车共享;并以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打车服务公司Lyft9%的股权;同时宣布与Uber合作,Uber司机每周租赁通用车辆的计划,拓展通用汽车的后市场业务。

在电气化方面,通用汽车与LG成立合资公司以建造电池工厂。年,通用汽车宣布向底特律-汉姆川克工厂投资22亿美元,用于生产包括全新GMC悍马在内的多个品牌纯电动卡车及SUV车型;年第三季度,通用汽车纯电动皮卡将正式投产。

收缩传统造车业务,持续扩大未来出行业务。很显然,对于通用汽车而言,如今进行的是一场“豪赌”。如果赌赢了,那么通用汽车必然能够成为未来出行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如果赌输了,那么通用汽车的复苏也必然受到极大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