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又一家合资品牌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新闻在朋友圈砸开了锅,大部分人都在猜测铃木,而后随着长安铃木方面迅速辟谣,确定信息不属实,人们又将这个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指向了菲亚特。
这样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6月1日,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在出席FCA集团的投资者大会时,公布了一项关于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其中提到“将缩小菲亚特和克莱斯勒两个汽车品牌的生产规模,菲亚特还将考虑停止面向北美和中国的销售计划。
一个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品牌之所以在中国混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和菲亚特惨淡的销售业绩不无关系。纵观菲亚特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销量持续低迷不说,品牌也愈发边缘化。公开数据显示,年菲亚特旗下的菲翔和致悦两款国产车总销量为辆,而今年前四个月,两款车总销量仅为90辆,实在是惨不忍睹。
菲亚特菲翔
菲亚特致悦
菲亚特派力奥
菲亚特锡耶纳
回想起来,菲亚特进入中国市场已将近20年。年4月,菲亚特与南京汽车集团建立了合资企业,共同打造南京菲亚特。在那个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时代,菲亚特的几款欧洲车真的很闪亮。轿车的塞纳河,两厢车的派力奥和旅行车的周末风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反应,我记得偶尔在参观二手车市场的前两年看到他们。
然而好景不长,年,由于销售不佳,菲亚特终止与南京汽车的合作,并短暂离开中国市场。年,菲亚特与GAC集团合作成立了GAC菲亚特。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款GAC菲亚特车型出售,一辆是费希尔定位于轿车的紧凑型轿车,另一辆则定位于两厢紧凑型轿车的轿车。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并不像20年前那样,无论产品定位还是技术水平,菲亚特都很难与其他合资车企甚至是国内的自主品牌竞争,虽然也有进口销售的SUV或轿车弥补这一劣势,但也无力回天。当然被中国市场忽视的菲亚特,反而是欧洲A级轿车市场的领导者。这样的反差让人不禁要问,菲亚特在中国难道真的水土不服吗?
在行业人士眼中,菲亚特的问题一直存在,首先对于中国市场,菲亚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诚意,加之其“欧洲人慢性子磨车”的企业理念,迟迟不更新换代,并且造出的车型也不符合国人的用车需求,可以说菲亚特现阶段在国内生产的车型,小众定位、低性价比。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汽车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如双龙,欧宝和西亚特。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无法盈利,而如果菲亚特第二次退出中国市场成为现实,相信以后再也不会重返中国市场生产大众化用车,而是引进高端品牌进入国内销售,倘若真的这样,恐怕日后想买菲亚特的车也难以实现了。
转自:穷书生说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