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品牌中,法国品牌广受好评。在汽车领域,法国汽车品牌也是全球车市顶天立地的存在者。比如,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在欧洲与大众比肩,并与另一法国本土车企雷诺集团一道,位列国际车企TOP10之列,实力不可谓不强,鼎鼎大名的法国零部件巨头佛吉亚,法雷奥同样是国际零部件TOP10成员。
然而,对于标致、雪铁龙、DS、雷诺等,其在欧洲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在中国市场就跟被施了魔咒一般,迟迟无法施展魔法,任由竞争对手挤压,最终失去市场。
绞杀下的法系车
年,标致品牌创立。
年,雷诺公司创建。
年,雪铁龙品牌创立。
年,DS品牌第一次亮相。
妥妥的百年车企。
然而,法系车命运多舛,近几年屡屡传出解散、抛弃股份等各种消息,可谓多事之秋。戈恩被捕、长安抛售PSA股份、DS每况愈下、雷诺昨日宣布在华新战略、东风雷诺成为第一个退市的合资品牌。连同年退出中国市场的欧宝汽车,年,退出中国市场的铃木汽车一道,雷诺燃油乘用车消失在大众视野。
到底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抛物线”命运
所罗门说,普天之下并无新事,不过数据会说话。
我们梳理分析了PSA集团、东风雷诺、神龙汽车等在华销量变化轨迹图,发现法式品牌败落中国,其轨迹并非“温水煮青蛙”,而是高空坠落呈现“抛物线”式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东风雷诺成立7年来,年销量达3.6万辆,年销量达到辆,年销量开始大幅下降至辆,年仅销售1.86万辆,同比下降63.07%。年第一季度,东风雷诺仅销售汽车辆,同比暴跌88.65%。
DS品牌年销量辆,年达到2.7万辆,年DS品牌年销量仅为1.6万辆,年销量辆,年销量辆,年仅为辆,同比下滑38.65%。
神龙汽车销量(含标致和雪铁龙双品牌)更是可以用“跌跌不休”来形容。年销量达到44万辆;年70.40万辆;年70.48万辆;年60.02万辆;年37.8万辆,销量跌幅接近50%;年,神龙汽车销量为25.3万辆,同比下滑33%;年,神龙汽车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滑55%。
从数据可以发现,进入后,神龙汽车销量开始走下坡路,年神龙汽车退出销量前十,被吉利汽车所取代,到了年,DS成绩开始大幅下滑,雷诺在年开始全面下滑。
在法系车走下坡路的时间,一汽大众及上汽大众早就进入销量百万俱乐部,自主品牌车企长城及吉利也先后突破百万销量,东风本田也突破了年销70万辆,“强者恒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对于中国车市中的法系品牌越发凸显。
由此人们猜测下一个退市的可能是神龙汽车,也不是没有道理。
“坚持己见”与法国版《菊与刀》
法系车的整体惨败,其悲情程度,类似于当年诺基亚“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其实东风雷诺的结局,再一次对合资品牌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对现存的法系品牌,复盘过去以避免其他仅存品牌。
有说雷诺进入中国晚,没错,PSA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车企之一,从广州标致破产再到年东风合资成立了神龙公司,并不晚。
有说“多生孩子好打架”,可是雷诺先后成立了四家合资公司,即东风雷诺,易捷特,华晨雷诺,江铃雷诺,这个理论也不成立。
也有说“营销内部权力及派系斗争导致混乱,如东风雷诺短短的6年中,先后换了4任营销副总裁,导致的后果就是派系太多。”
总之,兵败如山倒,说什么原因都能说得过去,如产品力薄弱、品牌知名度不足、经销商处于劣势等等。还有,从文化上找原因,比如法国人的性格。
有观点认为“无论通用规则如何,法国人总会遵循自己的规则行事,法国人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这到底是否是法系车落败中国的一大根源呢。对于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和日趋年轻的消费群体,法国人坚持己见,将欧洲市场的成功经验照搬到中国市场,结果吃了大亏。
这有点像畅销书《菊与刀》,通过分析性格解读一系列事件。说远了,言归正传,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还是有规律可循,总体而言,产品力短板是大家比较一致认可的最重要原因。
“慢”才是落败中国的“原罪”
一慢:市场应变慢。
消费者喜欢大空间,需要轴距加长。以雷诺科雷嘉、科雷缤来说,车内空间无法跟对手竞争,甚至被自主品牌吊打,其比较局促的空间不符合中国消费者“以大为美”的审美特征。
二慢:推出新车型慢
东风标致的产品空档期尤其严重,在年4月到年7月,东风标致出现了长达15个月的产品“空窗期”,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新车型推出,而这段时间国内市场共有多款新车上市。此外,雷诺3年引入2款车型,仅靠科雷嘉和科雷傲两款车型,直到年,东风雷诺才推出雷诺e诺和科雷缤,3年的空档期里无数其他品牌新产品面世。
PSA集团CEO唐唯实曾表示,之所以在中国市场表现差,一方面是没有读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没有很好的传递品牌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在华业务单位的运营效率低,缺乏所谓的“中国速度”。
三慢:技术升级慢
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中国消费者对于欧系品牌的印象之一,而东风雷诺一直沿用日产的2.0L、2.5L自然吸气发动机,当大众推出双离合DSG、日系车换上CVT、6AT、8AT,东风雷诺才在年10月底推出与梅赛德斯-奔驰同宗同源的1.3T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当别人都用前后独悬的时候,它坚持后悬用扭力梁非独悬。
其实,法系车不是一直那么固执,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单一市场,法系车也做了很多调整,只是还是慢了。比如新车也开始加长了,变速箱也换成6AT或8AT了,底盘也换成独悬了。另外,雪铁龙还挖来皮埃尔做设计总监,尽量迎合中国市场和消费者。
只是疫情来了,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死了骆驼。今年2月,雷诺临时首席执行官克洛蒂尔德·德尔博斯表示,雷诺将推进一项计划,在三年内削减至少20亿欧元的结构性成本。
这是雷诺退出中国燃油乘用车市场的前奏。
“雷诺集团在中国市场翻开了新的篇章。我们将专注于电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大力推动未来绿色出行,并更为有效地利用雷诺与日产的协作关系。”雷诺集团中国区主席福兰(FrancoisProvost)表示。
还能怎么样呢?
逆风翻盘的戏码不是没有,可毕竟是少数。
擎动观察:
“普天之下并无新事。”长远看,得与失,并不是最终的结局。法系车也行有一天还会杀回来,他们有可能坐上更高的位置吗?